1948年,淮海战役中宋时轮意外“被俘”,凭胆识带回国军两个营

发布日期:2024-08-25 00:35    点击次数:109

前言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条件最苦,同样也是我军歼敌最多的一次重要战役,国民政府从淮海战役之后彻底地失去了在正面战场的优势,从而促使了国民政府内部矛盾的激化,以及加速了蒋家王朝的灭亡。

宋时轮指挥的队伍,在淮海战役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尤其是在台儿庄运河前的回头一击,让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灰飞烟灭。

而在这段时间内,还有一个宋时轮意外“被俘”的小插曲。

探敌营虚惊一场

宋时轮是黄埔毕业的高材生,他的作战方式多变,但尤为擅长利用地形优势进行防守反击。他黄埔的校友林彪喜欢看地图,而宋时轮则喜欢亲自到前线去观察实地情况,掌握好了一手资料之后他总是能做到十分精准的调动每一支部队。

1948年11月这一天,宋时轮又如同往常一样,在两名警卫员的陪同下,趁着夜色脱离了大部队,顺着铁路悄悄地潜到了大运河北岸的韩庄地区。

正在他们还在观察对面阵地的时候,从身后绕过来了一队人。

“干什么的!口令!”突如其来的问话声让宋时轮等人吓了一跳,待看清楚对方从穿着是国民党队伍时,他们这才发现自己摸得太深,已经距离敌人前沿太近了。

没有办法,只能谎称自己是侦察兵,先混过眼前,等有机会再想其他办法。

就这样,统领着三个纵队的指挥官,被一群巡逻兵押着送到了敌人前线营部。

审问他们的看起来是个营长,上下打量了他们几眼,一挥手,让其他的人都出去了。

“说吧,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门关上之后,这人也不多说废话,直奔主题地问。

看对方的态度,宋时轮知道对方根本就不信自己只是侦察兵。也难怪,哪有侦察兵仅拿几支短枪就干摸到前线看地形的。

想到这里,宋时轮也不再隐瞒了,把腰一挺,头一扬,“我是宋时轮,就是你们对面部队的指挥官。”

没想到这人丝毫没有感到吃惊,围着宋时轮几个人转了两圈,走到了门口,用后背靠住了门。

“你说是就是么,有什么证明?”

“他们都可以证明,对面部队的大炮也可以证明。”宋时轮正声回答,丝毫没有畏惧。

“宋长官,你们几个到底是干什么来了?就不怕我们给你枪毙了吗?”

“怕什么,我们就是来劝你们投降的,你们一败再败,已经没有什么退路了。我劝你也赶快给自己想想后路吧。现在投降还能算作投诚,不然我们的人民军队打过来,你就是俘虏。”

那名营长又转到了宋时轮的面前,又上上下下打量了几遍。

“你真是十纵的宋时轮?”

“如假包换。”

只见这个人突然改变了态度,站得笔直给宋时轮敬个一个军礼。宋时轮还没等反应过来,这人又伸出双手握住了宋时轮的手。

“宋司令,让您受惊了,抱歉抱歉。”这人压低声音继续说。

“我是地下党员,是组织让我潜伏在这面,等着上面的指示对这面的将领进行策反的。”

这一次,倒是给宋时轮弄迷糊了,稍微有些不知所措。

“如果你是我们的同志,就应该知道,现在的形势其实很不容易乐观。我不知道你现在任务是什么,但是请你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动员一些人,尽最大可能避免可能发生的冲突。毕竟咱们都是中国人,关上门都是自己家的兄弟。”

“宋司令,我知道您现在可能还不信,咱们毕竟不是一条线上的。不过没有关系,您放心好了,我会把你们安全送回去的。”

就这样,宋时轮有惊无险又满腹狐疑的在地方阵营转了一圈。

虽然宋时轮没有问这个人叫什么,当然他知道自己问对方也不一定会说,但是在不久之后,宋时轮和这个人又见面了。

两军前弃暗投明

宋时轮对面的部队是属于第三绥靖区的部队,总司令是冯治安,两名副总司令分别是何基沣和张克侠。这支部队并不属于嫡系部队,一直都属于“干着活受着气”的那种角色,不仅军饷经常被克扣,而且打几场仗下来,连部队的编制都被缩减了。

蒋介石对于把控这些部队早就有了措施,部队好多将领的家属都被早早地接到了后方,进行所谓的“安全保护”,所以即便这些非嫡系部队有所不满,可也都无可奈何,只能听从“党国的”命令行事。

冯治安把总指挥部放在了徐州,前方指挥所则放在了贾汪地区,由副总指挥何基沣和张克侠管理贾汪、台儿庄、柳泉、青山泉几个地区的驻防工作。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两个副总司令其实都是地下党员。

其实,地下隐秘战线有着很严格的规定,其中有一条就规定不属于同一条战线上的两个人是不允许横向联系的,也就是说何基沣和张克侠两个人最初都不知道对方是自己人。

1947年,成立徐州剿总的时候,张克侠就利用自己职务之便为华野司令部送去过许多情报。在徐蚌会战时,张克侠曾经想劝何基沣起义投诚,两人这才知道彼此是同志关系,开始一起对各部队中的将领们进行“劝降”和组织起义。

不过,因为当时战局并不明朗,所以很大一部分的人都在保持观望的状态,迟迟没有明确的答复。

张、何两人也曾对总司令冯治安表示过试探,可是冯治安的反应却不是很理想,反而心生怀疑,还特地派出一支2000人的“警备队”,经常在两个人的身边活动。

一面是基层军官摇摆不定的态度,一面是顶头上司对自己怀疑态度,何基沣与张克侠商量之后,通过自己的上级联系人杨斯德与华野司令部联系,通过一系列的雷霆手段产生震慑的作用。

从11月7日开始,华野命令十纵、七纵和十一纵开始全面进攻,很快从万年闸打开突破口,大军强行渡过运河,随即十一纵完成了对台儿庄地区守军的包围,十纵也成功地把赶来支援的援军挡在了运河对面。

宋时轮就是在这个时候“不幸被俘”的,审问他的那位营长,其实也是地下党员,名字叫王世江。

王世江原本是冯玉祥手下的兵,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和日本人打过仗,也在战场上受过伤。因为看透了腐败的国民政府,他毅然加入了共产党,他的任务就是潜伏在敌人队伍里,随时观察官兵们的状态和动向。

这一次他也没有对手下的士兵们隐瞒,直接说明了自己就是故意放走的宋时轮,目的就是为了给大家留一条活路。

看着大家面面相觑、低头不语的状态,王世江知道,这些人的心理状态已经被我军强大的攻势所震慑,已经产生了改变。也就是说,现在机会已经成熟了。

当天夜里,王世江找到张克侠,把发生的情况和战士们的状态进行了汇报,张克侠决定,起义就先从王世江开始。

第二天一大早,王世江就带着两个营的人率先起义,把守卫运河的阵地拱手让给了宋时轮。

宋时轮也没有想到,王世江这面的动作会这么快,他一面派专人对起义人员进行安置,一面让十纵迅速渡过运河,占领了对岸的阵地。

王世江的起义仿佛是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在国民党队伍里面传开了,让那些还处于摇摆不定状态的人心里不由自主地也发生了变化。何基沣和张克侠决定,趁势发动起义。

11月8日天没亮,张克侠就摆脱了监视的警备队,从徐州赶回了贾汪与何基沣会合,中午便进行了起义,当时有两万三千多人参加了起义,其余没有参与的五千人,放下了手中的枪,自觉地回到徐州去了。

这一下,国民党部队的整条东北部防线顿时崩塌,华野以宋时轮的部队为前锋,迅速直插徐州东侧,把还没有反应过来的黄百韬兵团的去路牢牢堵住,给后续部队的跟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从而也正式拉开了淮海战场上的围追、堵截、歼灭的大戏。

百里堤非一日溃

其实,国民党部队的大溃败,是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注定的。因为这支队伍从根本上就不是国家的军队,也不是人民的军队,它早已沦为资本、权利、欲望的工具,是为蒋家王朝效力的私人武装。

但人心都是肉长的,在这样的队伍里面还是有很多人能够看清真相,及时、尽早地离开这支腐败的队伍,回到人民的阵营中来,这其中也不乏许多著名将领。

毕业于黄埔第一期的陈明仁,是国民革命的元老级人物。他随孙中山讨伐过陈炯明,也在九江打过日本人,尤其在缅甸作战的时候硬生生拿下了被英美军事专家都认为不可能拿下的松山要塞,可以说是给中国人扬眉吐气到国外去了。

虽然他功勋卓著,但是他却因为性格刚直、看不惯国民党政府的那些所作所为而一直遭到打压和排挤。虽然在抗日时期蒋介石也曾经给他委以高官,但却在他身边安插眼线,可见蒋介石对他是既想利用又不放心。

陈明仁曾经因为反对蒋介石缴共而公开与其发生争执,随后便遭到了降职处分,虽然在解放战争初期同样反对内战,但毕竟军令如山,他只能服从。

在吉林四平,陈明仁的队伍和林彪相遇,给有着“战神”称呼的林彪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不过好在蒋介石对陈明仁不信任,临阵换将,把陈明仁调离前线。

陈明仁这次彻底对国民政府失去了信心。1949年中,这位华中剿总的副总司令,和国民政府一级陆军上将程潜一起宣布起义,随后加入解放军的队伍。

建国后,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并且一直都在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做着贡献。

与陈明仁一同起义的程潜,可以说是民国政府军人中的天花板级人物,就连鼎鼎大名的傅作义也只是二级上将,在军衔上海要比程潜低一级。

程潜的经历与陈明仁有些类似,同样是辛亥革命时就追随孙中山,不过他的资历要更老一些、成就要更大一些。

程潜参加过讨伐袁世凯、支持过护法运动,在抗日战争中也有突出的战绩;他当过清军陆军参谋、护国军湘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中央委员、总参谋长,还和蒋介石竞争过总统的位置。他是亲眼看到革命推翻满清,也同样看到民国政府从当初的朝气蓬勃到腐朽不堪,对蒋介石尤其感到失望,所以他才同陈明仁一起,抱着对民族未来的希望转身投向了共产党。

建国之后,程潜曾经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长等重要职务,同样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

如果说国民军队中能打的,就不能不提到傅作义。

辛亥革命时傅作义带领一个排的学生兵顶住了清兵的一个营,直奉大战时因为表现出色而连升三级,他还创造了我国近代军事史上经典攻防战例涿州之战。

抗日战争中,傅作义以岳武穆为榜样,常常抱着申生取义、以死报国的必死之心与日军决战,取得过绥远、平型关、五原等地的大捷。

由于傅作义一直对主张全民联合抗战的共产党抱有好感,蒋介石都说“傅作义的队伍都快要成七路半了,差一点就是八路”这样的话,以至于在抗日战争后期被蒋介石作为“亲共分子”派出了专人进行监督,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傅作义依然保护和转移了大批的共产党员。

虽然在解放战争中,傅作义曾经作为蒋介石的主要武装给解放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是最终还是在民族大义和人民百姓的角度上,选择放弃国民政府,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让古都北平和北平的百姓免遭战火涂炭。

像陈明仁、程潜、傅作义这样的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将官还有很多。根据不完全统计,从魏凤楼将军1945年8月起义开始,一共有旅级以上将官1400多人投靠到我们这边来,起义人数达到177万,几乎是解放战争初期时国民党部队的一半,起义数量更是达到32次之多,几乎每个月都有队伍在起义。

所以,像宋时轮这种在两军阵前遇到起义的、投诚的以及潜伏的地下党,并不是少数事件。

国民政府的失败,固然有政治体制原因、经济原因等多方面因素,但是终究还是失去了人心,部队打仗不仅兵员补充不上,反而接连起义,只能说明腐败的国民政府已经让人们彻底失去了信心。

而我军由劣势转成优势,继而赢得了最终的胜利,这正应了那句话“得天下有道,得民心者方可得天下”。

参考资料:

《卧底将军——张克侠的潜伏传奇》王春华

《二十九军老兵的抗战记忆》王世江、方军

《淮海战役第一捷——记国民党第三绥靖区贾汪起义》刘亚青

发布于:天津市

相关资讯